第28届中国(佛山)国际陶瓷及卫浴陶瓷展上,最火的无疑是“仿石”瓷砖,特别是“大理石”占据了一大部分。在陶博会期间,还常听人讨论,仿石瓷砖(以大理石瓷砖为主,以下统称大理石瓷砖)的未来如何。甚至有人说,市场上的大理石瓷砖千篇一律,恐怕近几年大理石瓷砖不好做了。
总结各家观点,大概有以下几种:
第一:大家一起做大理石,一定是个悲剧
这个观点,在我看来是“没有用的真理”。有句话叫做“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就是说,任何事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但何时转化呢?5年,50年,还是500年?观点,就是预见拐点;最关键的,就是眼下的几步。没有事实或现实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怎样运筹帷幄,近几年该怎样部署呢?
第二:仿“自然”是瓷砖的大方向,仿石仍将是瓷砖的主流
瓷砖的出生,是作为石材的替代品。在上期专栏中我提到:国外瓷砖随着二战后城市重建而快速发展,在国内则随着改革开放而产生大量需求。快速发展带动了瓷砖工业的进步,但是却缺少了“自我”身份。寻找到瓷砖的身份认同,将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但是在接下来的很长时间里,瓷砖的发展方向一定是“仿下去”。
瓷砖仿石、仿木等自生材料,获取大自然的美,避免对自然的破坏。
瓷砖仿布料、水泥等人工材料,趋势是更逼真、更立体、更百变、更搭配。
第三:大理石瓷砖要品牌,要创新
在各个行业,都在提倡创新,这不是瓷砖行业的问题。这是一个“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年代。那么,怎样创新?怎样才是创新的制度?怎样才有创新的人才?
自然的形态,无时无刻不存在创新。树木、河流、动物、人类,很难找到相同特性的两个物或人。我有两个儿子,性格几乎完全不同。哥哥4岁时开始学画画,但弟弟4岁时却不肯学画画,弟弟认为模仿哥哥,画得更好或更差,都是跟哥哥竞争,两者必有一伤。2年后,弟弟又主动提出要去画画,在图画里,我看到他俩对事物认识的差异。这让我觉得非常有意思。我们都知道,创新,是为了区别与其他人的不同。为了差异化而做的创新,强调的是“相异之处”。
儿子的故事却告诉我,创新的内核中,存在着欣赏、尊重和爱护。对他人的认可,才有“自我”,这或许就是创新的驱动力。
世界是一个多面体,一个班级30个人,第1名只有一个。每个人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第5名的目标可能是追求单方面卓越;第10名可能是安享品质生活;第30名,他可能以广交优秀人士为荣。在这里,闲话一句,第2名追求什么?我认为,不认输,努力超越,就是对强者的最大致敬。若非如此,恐还未有第二名该有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