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卫生陶瓷行业“诞生”哪两个不一般的强制性国家标准?

/ by 互联网 浏览次数:

  我国各行各业的经济发展几乎都离不开政治,所以有政治经济学一说。建筑陶瓷行业也是如此,特别是在“十一五”期间,整个国家在节能减排方面对外作了具体的承诺,对内提了具体的指标,下放到地方,几乎是层层加码分配给基层政府。

  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建筑卫生陶瓷行业“诞生”了两个非同一般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建筑卫生陶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与《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这期间,国家发改委发布《陶瓷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2-2009)等。“十一五”期间发生的佛山陶瓷产业转移也完全是在当地政府2008年一次性出台三个政策文件的“指导”下进行的,分别是:《佛山市陶瓷产业结构调整评价指导方案》、《佛山市陶瓷产业扶优扶强若干政策措施》和《佛山市陶瓷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5)》。最近各地方政府兴起的“煤改气”的策略,同样是从政府层面出发,对行业的发展将带来什么影响,颇受关注。还有正在征求意见的《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准入标准》等等。

  尹虹博士将详细介绍近几年陶瓷行业颇具影响和争议的政策法规,并且深入解读这些政策法规给建陶产业带来的影响,并指出未来国家可能还将出台哪方面的政策,为行业企业指明发展方向。

  《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是2011年11月8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一部分。说起来是建筑卫生陶瓷工业首次进入国家战略发展层面,“十二五”是指2011?2015年,《“十二五”规划》到2011年年底才出台,至少迟到了一年,自是不同寻常。官方、媒体大多好评如潮,喝彩声一片(大有受宠若惊之感觉),陆陆续续出台的解读报告也都很正面。

  《“十二五”规划》共3000多字,有一个不到200字的“指导思想”,其中为众多专家津津乐道的就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立足国内市场需求”。首先在《“十二五”规划》中,建筑陶瓷与卫生陶瓷发展规划共用一个指导思想就有失偏颇,这么多年来,建筑陶瓷最多仅10%的产品出口,90%的产品都是国内销售,这个算不算立足国内市场呢?而卫生陶瓷产品一般都在30%以上,2010年我国卫生陶瓷产品出口比重占30.65%;2009年34.70%;2008年36.54%;2007年38.61;2006年41.94%。在“十一五”期间,没有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卫生陶瓷产品出口比重整整下降超过10%,算不算向着“立足国内市场需求”的方向在前进,现在有了“立足国内市场”的规划指导思想,有望在“十二五”期间再下降10%的出口比重吗?(《“十二五”规划》在“需求预测”中写到:“预计2015年国内建筑陶瓷砖需求量约90亿平方米,卫生陶瓷需求量约1.6亿件。加上产品出口量,预计到2015年建筑陶瓷砖产量将达到95亿平方米,卫生陶瓷产量2亿件左右”。就是说陶瓷砖出口5亿平方米,卫生陶瓷出口4000万件。)就因为“立足国内市场需求”的指导思想,根据“需求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建筑陶瓷砖出口将由2010年8.6亿平方米下降到5亿平方米;卫生陶瓷出口将由2010年的5412万件下降到4000万件,在整个“十一五”期间,年年出口超过5000万件。到目前为止,“十二五”已经过半,这一规划实现的可能不大,2012年我国的瓷砖出口已经超过10亿平方米,傲视全球,占全国年产量约12%。2011年我国卫生陶瓷出口为5752万件,2012年5513万件,相对2010年都有增长,离规划目标越来越远。

  《“十二五”规划》中关于“主要目标”具体提出了:“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在产量仅增加3%?4%的条件下,产品的工业增加值要增长超过10%,我们的工业经济学家应该帮手计算一下这意味着单位产品需要提高多少附加值,对以亿计的建筑卫生陶瓷产品是个什么概念。

  “主要目标”还具体提出:“全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20%”(《“十二五”规划》已经告诉我们,“十一五”期间,“建筑陶瓷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累计下降25%,卫生陶瓷下降21%”),“十一五”整个国家万元GDP能耗下降20%,执行过程中都是分解到各个地方政府,而没有分解给行业,而这次作为国家级规划,具体提出了“全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20%”,是用这个指标来配合整个国家“十二五”期间单位GDP能耗下降16%,还是国家对这个行业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所有的解读中都没有见到这些实质性的解读。到了具体一个行业任何指标要下降20%都绝非易事,更何况都是在“十一五”期间已经下降了20%以上的基础上再下降20%,会不会因此为我们行业自己套上一个紧箍咒,当然这取决于《“十二五”规划》有多少行政法律意义,最后如何考核验收。“十一五”期间的节能20%大多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完成的(大多是行政化手段),具体到了一个行业还有多少结构可以调整,不至于所有的陶企最后都要办配件厂来提高总产值及工业增加值来提高单位能耗指标的分母值,以变通满足这个规划的能耗要求。

  “主要目标”中还提出,“生产过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利用率达到70%”,但在“发展现状”中却没有“十一五”固体废弃物的利用数据。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建筑卫生陶瓷企业应该很难完成这个指标,如果废弃物利用率能达到70%,完全可以提高到80%或90%以上。

  “主要目标”还提出进一步降低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其实2010年10月1日开始实行的强制性国家标准GB25464-2010《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已经对此作出了严格限定,但是关于氮氧化物的排放,目前绝大部分陶企还是一头雾水,连最基本的检测手段、改进措施都是一无所知,面对这样的标准与规划内容大部分陶企可能更多的是手足无措。

  规划仅仅是规划,规划终究是规划,不知道具体陶企对《“十二五”发展规划》有多少关心,可能我们的陶企并不在意《“十二五”规划》对行业前景有多少前瞻性,对行业发展有多少指导性(哪些市场最后会告诉我们),可能更多是关心有没有太多的法律约束性。

  《建筑卫生陶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52)》

  《建筑卫生陶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52)》2007年底发布,2008年6月1日实施,2013年4月22日建筑卫生陶瓷标委会完成修订后的审议,2003年7月17日国家能源标委会通过评审。新的《能耗限额》即将发布实施。

  作为2007年版与即将执行的新版《能耗限额》标准的审议主持人,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及私下表示:“对于《能耗限额》标准的限额是以每吨产品作为基准,而不是以万元产值(价值)作为基准感到非常遗憾,与‘十一五’期间国家每年万元GDP能耗减低4%的预期目标也不匹配”。《能耗限额》标准实施五年的经历,清楚表明以每吨产品作为基准,根本不符合建筑陶瓷的实际情况,原有的《能耗限额》标准与国家竭力推行的瓷砖薄型化也是相悖的。

  新版《能耗限额》标准的修订,用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主要修订就是将原版的陶瓷砖每吨产品作基准修订为产品面积作基准,限额上用25公斤一平方米换算成面积,再将限额指标严格10%。一个问题就是在证明用每吨产品作基准被证明不适宜的情况下,是用产品面积还是用产值作基准这个问题争论,如果从淘汰低附加值产品的概念出发,显然用单位产值作基准更有利于产业导向,但是“决定”政策的领导认为单位产值不具备操作性呢。 

美家网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推荐本文:
今日热点
更多>>
精彩专题 / Wonderful topic
更多>>
中国(佛山)陶瓷工业年会暨陶瓷行业荣耀榜
第八届中国(佛山)陶瓷工业发展年会视频
广东陶瓷工业执照大奖
  • 第七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总评榜投票专题

    第七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总评榜投票专题

  • 专题:第六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十强企业授牌仪式

    专题:第六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十强企业授牌仪式

  • 专题:2017第二届佛山陶瓷十强企业特别专题

    专题:2017第二届佛山陶瓷十强企业特别专题

  • 专题:中国陶瓷趋势论坛暨中国陶瓷十强企业总评榜

    专题:中国陶瓷趋势论坛暨中国陶瓷十强企业总评榜

行业焦点 / Industry focus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