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前10月,中国陶机设备销售在海外市场整体呈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地区成为了设备销售增长最强劲的市场,而在拉美地区,由于大部分国家经济相对疲软,且地域遥远,因此中国设备销售在该地区并没有明显的增长势头。
一直以来,印度、越南、孟加拉等国家都是中国设备海外市场热度最高的地区,2016年中国设备销售在该市场更是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据科达洁能国际营销总监刘晓东介绍,往年科达公司在印度的抛光线年均销售量约为20条左右,而2016年至今公司在该市场的设备销售量已经超过了50条。
据了解,科达公司2016年前10月海外市场设备销售额已经超过了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8.5%,预计2016年全年海外市场销售总额将突破1.5亿美元(约10亿人民币)。
除此之外,一直以来在海外市场表现稳定的恒力泰、一鼎、中窑、摩德娜等国内设备企业2016年在海外市场的设备销售也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势头,即便是新成立不久的窑炉制造企业——德力泰科技,也凭借其强大的技术优势与深厚的渠道资源,迅速在海外市场打开了销路,不仅窑炉出货量在印度、越南等市场节节攀升,也为中国设备影响力的提升注入了强大动力。
印度市场一枝独秀
2003年,印度陶瓷年产量约为2亿平米,经过12年的快速发展,该国建陶产业年产量在2015年达到了8.5亿平米。印度建陶产能够获得如此快速的增长,首先得益于其国内GDP的高速增长,尤其是近年来在全球经济相对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印度年GDP增长率都保持在7%左右的高位水平,印度也成为了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
更为重要的是,印度建陶产能虽然近年来增长幅度较大,但该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瓷砖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产品的国内消费量与对外出口量也都保持了较快的增长,2015年印度瓷砖对外出口量达到了1.22亿平米,占到瓷砖总产量的14.3%,高于中国瓷砖出口量占瓷砖总产量10%的水平线,可以说印度陶瓷不管是内销还是出口,都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
“中国建陶产业在过去所具备的各项优势近年来在印度也逐渐显现,建陶产业也得以迅速发展。”在刘晓东看来,印度陶瓷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离不开各项有利因素的推动,而根源则在于经济的飞速与瓷砖市场需求的快速扩张发展。
德力泰科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近年来印度市场一直是中国设备的重要出口市场,印度作为中国以外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且近年来政局稳定,经济发展迅速,瓷砖需求量不断攀升,这都为该国建陶产业发展提供了积极条件。同时,印度的国情决定了其当前建陶产业的发展还难以与意大利高端设备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中国模式相对更加适合该国建陶产业的发展,因此在印度市场中国设备毫无疑问成为了绝对主流,大量的中国设备企业海外最大的市场就是印度。
据刘晓东介绍,当前科达洁能在印度市场陶机的销售量能够占到公司海外陶机总销售量的1/3左右,而这也基本上是中国陶机在海外市场表现的真实写照,印度市场对整个中国陶机行业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非洲市场方兴未艾
对中国陶机而言,除了取得爆发性增长的印度市场之外,越南、土耳其、伊朗等地区则是中国陶机销售增长幅度相对较大的地区。
而在中亚地区,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下,大量的行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但该地区经济基数相对较低、地广人稀,且经济增速相对缓慢,瓷砖市场需求暂时没有被激发出来,同时该地区并不具备高档瓷砖生产的自然资源。
“中亚地区拥有一定的瓷砖消费市场,但这种市场依靠瓷砖输入的方式就可以满足,暂时还不具备在当地投资建厂、就地消化的条件。”刘晓东介绍,建陶产业是一个链条相对较长的产业,对于产业链上的行业集中度要求也相对较高,这都需要建立在庞大的市场基础之上,就目前的现状而言,中亚地区还不具备大规模发展建陶产业的条件。
在中东,该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瓷砖消费潜力巨大,完全具备发展建陶产业的条件,但由于该地区水资源缺乏、劳动力成本高,因此陶瓷生产主要以意大利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较高的陶机为主,中国陶机在该地区市场占有率较低,且主要以磨边机、抛光机等生产线深加工设备为主。
在非洲地区,近年来随着各行业中国资本的进入,非洲正逐渐成为中国资本转战海外的重要战场,建陶行业亦是如此,尤其是在国内建陶行业去产能的大背景之下,去非洲投资建厂也成为了中国建陶行业的一种潮流。
2016 年 2 月 23 日,广东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与广州市森大贸易有限公司签订了《关于合资在非洲兴建建筑陶瓷生产企业的合作协议》,就合资在非洲肯尼亚、加纳和坦桑尼亚三国分别兴建一家建筑陶瓷生产企业达成合作协议,三家非洲公司的生产规模均暂定为两条建筑陶瓷生产线。这也将中国建陶行业进军非洲市场推向了高潮。
据了解,广州森大目前已在非洲肯尼亚、加纳、坦桑尼亚、科特迪瓦及尼日利亚等国建立了子公司,拥有遍布非洲地区的 3000 多个网点的销售网络,每年出口非洲市场的建筑陶瓷面积超过 3000 万平方米。
根据协议规定,双方共同出资在毛里求斯设立一家合资公司。合资公司设立后,双方通过合资公司在肯尼亚、加纳和坦桑尼亚各兴建一家建筑陶瓷生产企业(“非洲公司”)。其中,将首先兴建肯尼亚公司,据刘晓东介绍,目前在该国的生产线已经建设完毕,即将投产,目前仍处于烘窑阶段;而加纳工厂已经进入了土建施工阶段,设备已经在国内生产制作。
据了解,与亚洲市场只是作为当地陶企的设备供应商这一角色不同的是,在非洲,科达公司更多地扮演的是陶瓷生产企业合作方的角色,这意味着科达为当地陶企提供的不仅仅是设备,还包括生产技术、工艺研发、原辅材料、生产模式、生产管理的介入。
总体而言,在非洲市场,由于当地瓷砖市场消费潜力较大,但建陶工业基础极其薄弱,当地市场根本不具备建陶产业链的配套企业,因此相对单一设备的采购,当地企业更愿意接受中国优秀设备企业提供的整厂解决方案。
技术创新永无止境
在国内市场,随着国产设备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设备企业立足本土,逐渐占领了陶机市场90%以上的市场份额,设备市场的竞争更多的是中国设备企业间的竞争;而在海外市场,中国设备企业则需要面对的是意大利一流设备企业的竞争,设备的技术创新相对国内市场显得更加迫切。
就中国陶机设备涉足的海外市场整体形势而言,95%以上的陶企瓷砖生产采用的都是天然气,对设备的稳定性、低碳环保等方面的要求都相对较高。据刘晓东介绍,科达在海外市场烧制600×600mm抛光砖产品的窑炉天然气实测能耗最低达到了410KCal/Kg,节能效果非常明显。
在窑炉领域,提升烧嘴燃烧效率、加强余热利用、提升窑炉保温效率、降低热量流失等都是提升窑炉节能效果的重要手段;当前,即使在建陶工业基础最为薄弱的非洲国家,喷墨印花机也成为了瓷砖生产的标配设备,且海外市场对该设备的诉求与国内几乎是一致的,高效、连续、稳定、墨水适应能力强等是陶企对设备的一致诉求。
压机的提升方向则是降低故障率、提升生产效率与智能化水平,强化设备软件的自我监测与调控能力,更为重要的是,1万吨以上的大吨位压机不仅在国内逐渐成为客户新宠,在海外市场这一趋势也越来越强烈,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陶瓷工业基础薄弱的发展中国家,大规格瓷砖产品已经成为了全球的流行趋势。
“近年来,海外市场对窑炉的技术要求相对而言比国内更加突出。”刘晓东坦言,长期以来,国内建陶企业采用的都是煤炭作为燃料,成本相对较低,对于窑炉节能技术的运用往往会以提高了单位瓷砖多少生产成本来量化,企业对于新的环保设备的投入将投入回收期看得较重,新技术的成本往往难以让建陶生产厂家来消化,市场竞争的白热化让国内陶企对成本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对新技术的重视程度,这也使得国内优秀的节能技术与设备推广相对海外市场更难。
海外市场产品升级意愿强烈
一直以来,中国市场与海外市场在瓷砖花色与产品消费趋势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就市场的整体变化趋势上而言,海外市场与中国市场的相同之处都在于——提升产品档次与品质。
在土耳其、埃及、伊朗等地,长期以来采用的都是红色坯底的生产模式,近三四年来,这些地区的瓷砖逐渐朝着瓷质化坯体与大规格的方向发展,全抛釉技术也不断普及,陶瓷生产企业追求新产品、高档次产品的意识越来越强。
中意差距下的海外竞争格局
“中国陶机设备与意大利最大的差距主要为设备的全自动化水平。”刘晓东介绍,虽然近年来中国设备的技术与创新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海外市场认可度与口碑也不断提升,但总体而言,中国设备与意大利设备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尤其是在LGV(激光导引车)与AGV(即“自动导引运输车”,是指装备有电磁或光学等自动导引装置,它能够沿规定的导引路径行驶,具有安全保护以及各种移载功能的运输车,AGV属于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范畴。)的使用上,国内几乎处于完全空白阶段;在包装设备领域,国内设备企业的模式与国际通用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国外更加追求单线中等规模产量、多品种分包,而国内则是大产量、单一品种包装。
在建陶设备领域,海外市场总体呈现出的是中国设备占领中低端市场、意大利设备占领高端市场的竞争格局,尤其是在高端市场,不管是销售量还是销售额,意大利设备占到了总市场份额的90%以上,而中国陶机设备则在发展中国家成为绝对主流,市场份额达到了70%以上。
据了解,2015年意大利设备企业的陶机设备产值为19.8亿欧元(约148亿元人民币),萨克米一家设备企业销售额就达到了约10亿欧元(约75亿元人民币);而科达、恒力泰、一鼎、摩德娜、中窑等国内设备企业2015年出口额约为17亿元人民币,中意之间的差距仍然十分明显。
中国设备企业深入布局海外时机未到
对于中国与意大利设备企业之间在全球市场上的不同表现,有行业人士指出,其实萨克米等意大利设备巨头早就完成了全球化布局,但在发展中国家其设备销售远不如中国企业,原因在于——其一,萨克米本身定位高端,不断在高端市场与全球最顶尖的技术领域发力,其业务范围鲜少涉足中低端市场;其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陶瓷工业基础薄弱,其国情与市场决定了建陶产业要走的发展模式还达不到与意大利设备企业合作的高度,且在当前的发展历程中,其需要充分借鉴中国建陶产业的成功经验,因此更愿意与中国设备企业交流合作。
当前,中国设备在亚洲与非洲等国家已经成为了绝对主流,但中国设备龙头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也仅仅停留在到海外设办事处,对设备进行销售、翻新与服务的阶段,对此刘晓东分析指出,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设厂,就地生产、销售陶机设备的条件还不够成熟,中国设备企业在海外的销售额还不足以支撑企业到当地投资建厂,这从中国设备企业与意大利设备企业2015年全球市场销售额的数据上就能直观地体现出来。
“意大利布局全球市场,除了看重当地市场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降低生产成本;而对中国设备企业而言,虽然近年来在国内生产设备的各项成本不断攀升,但与意大利相比,在国内生产设备的成本还是相对较低的,且设备品质能够得到最好的保障。”刘晓东补充说道。
“中国制式”模式输出
当前,中国建陶行业产能已经几乎达到极限,140亿平米的产能带来的是终端无序的竞争与上游极大的资源浪费,未来不管是市场洗牌还是行政调控,中国瓷砖的产能必定会出现回落,这对海外陶瓷产业的发展而言无疑是好消息。
“中国瓷砖行业去产能的结果一定是产能向海外转移。”刘晓东认为,近年来海外市场陶瓷工厂建设不断升温,除了当地经济的助推之外,中国产能向海外转移也是重要推力之一。
而对于未来海外市场发展的后劲,刘晓东认为可能会持续20年以上的时间,这对中国设备企业而言无疑是巨大的商机,对科达而言,之所以会选择与广州森大合作在非洲建立工厂,目的就是为了向海外市场传达一个积极的信号——海外市场将长期内朝着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不管是科达的客户,还是科达的合作伙伴都应当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地与科达合作,实现共赢。
“中国的陶机设备出口越多,中国对海外陶瓷生产的制式理解就越透彻,中国陶瓷的国际化程度就会越高,这对带动中国整个建陶产业的国际化程度与发展水平将带来重要推动作用。”刘晓东认为,国际陶瓷竞争更加讲究持续度与品牌化,多年来中国陶瓷产业经历飞速发展,但发展的主要地点都在国内,近年来以陶机出口为主要模式的中国陶瓷开始逐渐走出国门,必将拓展中国陶瓷人的国际化视野,也必将深化国内陶瓷人打造百年企业的观念。
而对于中国设备企业长期以来优势并不明显的高端市场,刘晓东坦言,中国设备企业可以在稳定海外市场的脚跟之后,与意大利优秀设备企业实现合作,这种合作可以是上游技术创新上的合作,也可以是下游在客户服务上的合作,还可以是设备企业与设备企业间诸如兼并重组等经营上的合作,以积极的姿态向高端市场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