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要求各部门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
中央如此严厉的表态,实属罕见。有房地产业分析人士认为,表态背后,各项调控措施用“财税”、“立法”,推进房产税等方式确保效果达成,可谓一环扣一环,意味着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中国未来房地产的发展和走势。
他们同时注意到,就在会议召开前,上海市土地交易市场紧急发布一则土地资金来源审核情况公告称,“由于三幅地块拿地资金尚未审核完毕,因此在本月中止出让”。这预示着,四季度通过增加有效土地供应,改变土地出让方式、加强土地市场监管等防止“地王”再现的措施将会越来越严格。通过一级市场的热流助长二级市场的投资投机行为,已经行不通。
与此同时,在日益严厉的调控政策底下,房价也慢慢开始由看涨转变成看跌,很多持币观望市民变得患得患失。他们一方面担心现在下手以后房价会降,另一方面又担忧现在不买以后会涨,很多人都处于“买与不买”的纠结中。
对此,分析人士指出,新政只是对投资炒房客亮起红灯,而刚需和刚改还是可以入市,而且越早买越好。因为房价的涨跌,其实与刚需族关系不大,但随着通货膨胀,日后买要花的绝对成本,肯定会上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