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在金融危机后需要新的经济增长点,我认为那会是新能源”。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如是说。
在过去的两百多年里,人类经过了三次产业革命,分别以蒸汽机、电力和电脑为引领,每一次产业革命都使世界的产业发展水平往前推进一大步。而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英国、美国、日本先后在三次产业革命浪潮中迅速转型、崛起,成为傲视全球的强国。
如今,全球将彻底摆脱经济危机影响的希望寄予以新能源为代表的第四次产业革命。新能源产业被推向前台,并被赋予缓解环境压力,拉动经济走出低谷等众多历史使命。从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能源新政到欧洲多国的“太阳能屋顶项目”,新能源产业正逐步改变世界工业进步的方式。
谁能在新能源领域拔得头筹,就意味着掌握了低碳时代的发展先机和国际经济话语权。谁能在这场豪门盛宴中争得一席之位,谁就成为世界经济的引领者。
如今,以欧美为代表的世界发达国家,已经制定了新能源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抢滩世界经济制高点的必由之路。
中国能否抓住这次机遇,后来居上,掌握世界新能源的话语权和主导权,能不能扛起低碳经济的大旗,成为众所关注的焦点。
伴随着经济战略转型步伐的加快,拥有新能源发展优势的中国,已从调整能源结构入手,减小对传统能源的倚重程度,开始了对新能源产业的布局。目前,以低碳化为特征的中国能源产业规划正在悄然变局。包括核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洁净煤,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车用新能源在内的新兴能源产业,将引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耗国也是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市场,我国已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风电大国;太阳能电池突破2000兆瓦,连续两年保持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中国目前在很多能源领域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如核电能源与煤炭能源,中国在可再生源性方面是世界上投资最大的国家,中国的风力发电与太阳能发电技术已大大降低了世界风电与太阳能发电的成本。
然而,繁荣的背后是隐忧,与轰轰烈烈的发展热潮相对立的是,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现象。
一、盲目跟风重复建设,导致部分产业过剩
新能源作为背负我国经济新增长点的产业,从上马伊始就显现出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的苗头。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盲目跟风以及重复建设产业链,已经造成部分地区新能源产业刚刚起步就已出现发展失衡的前兆。
新能源产业的产业链盲目集中于技术含量不高的个别环节,造成局部的产能过剩、全行业整体竞争力上不去。
二、平均技术水平偏低产品竞争力弱
与发达国家比,我国新能源平均技术水平偏低、利用成本较高,产品竞争力弱,直接影响到产业的规模化推广。
如太阳能行业,仅嘉兴一个地区就有1000多家从事太阳能热水器的制造工厂,分布在上游配件、整机制造等环节上,仅生产玻璃管的炉窑就有25座。其中80%以上都是没有品牌的作坊式小工厂。透过这一个地区的发展就不难发现,当前存在于整个太阳能行业的“低端制造饱和现象”非常严重,未来如果不及时进行调控,整个市场将会出现更大的泡沫,市场出现大面积的工厂停产关门等情况将不可避免。
三,产业链不完整上下游无法对接
由于中国对于整个新能源发展目前缺乏周密、细致规划,造成了新能源产业发展与规模推进不匹配的现象,出现了诸如新能源产业链尚不完整或上下游产业链无法对接的问题。
四,市场渠道混乱,沟通交易不畅
由于同质化严重、渠道不畅通,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太阳能企业因产品积压处于半停工状态。而其他的新兴能源产品又主要依赖国外市场,成为新能源发展面临的难题。
对内卖不掉,对外太依赖,使我国的新能源产业面临巨大风险。如何有效合理的整合国内国外市场,成为当务之急。
怎样才能保证这样一个“朝阳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已成为政府和行业共同关注的议题。
各个新能源企业积极寻找突破口,力求在渠道上取得先机。比如太阳能热水器企业借道家电渠道,为太阳能产业的发展开拓出另一种路径。“新能源汽车央企大联盟”、“TOP10电动汽车联盟”相继成立,意图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和相关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环节整合优势资源,集中力量共同发展新能源汽车。
然而,面对整个新能源行业的隐忧,这些各自为政各为其主的联盟,显示出了先天性的弱势。对整个行业缺乏沟通和交流,对整个产业缺乏规划和目标。这样,必然导致我国新能源产业继续畸形发展。
以市场化手段推进新能源行业的资源重组和企业整合已成为必然趋势。从市场发展角度看,现在的市场竞争已不仅是企业单体之间的竞争,而是企业所处的价值链之间的竞争。价值链已超越企业的边界,扩展到供应商和渠道商,最终的目的依然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整个新能源行业实现产业化和国家目标,需要的是共同成长和优势互补,同处一条价值链的企业之间应是一种战略合作关系,而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买卖关系。不管是上游也好下游也好集中精力做擅长的事,把不擅长的外包出去,实现分工,最终达到信息在共享中增值。
因此,建立一个全面完善的新能源贸易平台,建立一个新能源企业的国美和阿里巴巴,成为目前的当务之急,也是解决目前我国新能源产业矛盾的最好方式。
位于中国桐乡的桐乡国际新能源市场正是基于这样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
一、创建有序的竞争环境
市场对入驻厂商进行严格筛选和规范管理,品质上,由国家级的检测中心在市场的办事处严格把关;技术上,市场作为“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浙江可再生能源协会”、“上海可再生能源协会”等数个中国重要的新能源协会的骨干成员,拥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力争为国内外极具影响力和发展潜力的厂家提供公平、公正的竞争平台,保证各入驻厂家能够保持良性竞争,促进世界新能源企业间技术升级和大融合。
二、促进新能源产业国际间合作
市场总建筑面积为15万㎡,内设太阳能光热利用馆、太阳能光伏馆、风能馆、生物质能馆和新能源综合利用馆5个新能源主题馆及多个网络智能化多功能会议厅、低碳环保式新能源酒店、多语言翻译中心等豪华商务配套设施,并开设中国首个新能源科普教育博物馆和新能源自主科研中心,另外,还将设立专业的技术鉴定及估价机构,以服务国内外企业间的技术转让,协助厂家进行新的技术交流。在建中的1号馆为太阳能热利用馆,建筑面积逾32000㎡,预计开馆运营时间为2011年10月。太阳能热利用馆的功能定位是帮助太阳能热利用企业打开国际市场及工程市场上的推广应用,建造起国际级太阳能营销中心,让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为品牌产品更快走向世界提供一个国际化平台。
热利用馆集中了太阳能整机及一系列的相应配套设施,包括真空管、仪表、集热器、传感器、阀门、保温管、热管、端盖与封头、支架等。国内外采购商可以在此一次性选购到所需生产设备或配件,真正实现零距离一站式采购。
市场还通过信息手段,收集世界各国主要太阳能热利用贸易公司资料,并达成意向,促使世界级贸易公司将采购地点集中选择在桐乡国际新能源市场;与各主要国家的大使馆经济贸易参赞取得联盟,使得国际间政府采购能得到集中选择。
三、开创新能源行业商业运作新模式
市场定期举办技术交流、采购建议、产品说明、行业联盟等活动,让更多的联盟、协会、组织聚集桐乡国际新能源市场。
与大宗设备商达成意向,使得大宗采购都能在市场内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吸引设备管理服务商前来采购,令入驻厂家成为设备管理服务商最便捷可靠的供应商。
组织房地产、建筑设计院、医院、酒店、学校、部队管理人员到市场参观和采购,并达成长期的采购合作意向;吸引国际太阳能热利用企业通过桐乡国际新能源市场为据点达到在中国市场推广的目的。
桐乡国际新能源市场是中国首个面向国际的新能源行业专业综合的展示、交流及贸易平台,它有效地整合了国内外的供需资源,敏锐地寻求到了国内外厂商、采购商的利益需求点和服务空白点,是我国新能源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新能源从业者的智慧结晶。桐乡国际新能源市场的建立,不仅加速了我国新能源产业国际化进程的步伐,更将帮助全球新能源产业由分散到集中,由低端走向高端的产业整合做出贡献,对世界新能源产业的格局改变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