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下陶瓷人如何“走出去、引进来”?

/ by 陶瓷资讯 浏览次数:

  如今的陶瓷行业够开放吗?

  行业活动不少,似乎信息交流频繁,但实质上,无论是总部展厅还是终端门店,大部分都是谢绝同行参观的,有的展厅甚至设有密码门,内部许多员工都进不去。究其原因,大多认为陶瓷人模仿抄袭太厉害。

  当下,除了部分管理层有小圈子或者身边的朋友在这个行业外,大部分陶瓷人还是家里和公司两点一线,一方面是因为公司制度,基层员工不得随意外出;另一方面是外出没有熟人便不受待见,难以了解到有效信息。所以,干脆就放弃了出去的念头。

  陶瓷人各自都有着圈层。圈层就是一道一类人区别于另一类人的无形的屏障。行业爬坡时期,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坐井观天也能过上滋润的小日子,但形势一变,自己的圈子就成为了画地为牢,能耐再大也是回天乏术了。

(图片来源网络)

  如何跳出圈层,思维破壁?

  「同行人,才是同行人」

  同行的竞争,让大家自动封锁了内部信息,坏消息不外泄,其他的又成了机密也不外传。而个人的自尊,又让大家对信息进行了加工,传递出去的都是虚高的信息。就像品牌销量明明只能做一个亿,非要说两三个亿。

 任何一个企业,其核心竞争力是难以被抄袭或模仿的。

   其一,行界人看热闹。

  大多数人能看到的只是结果,也就是一些表象的东西,他们一般看不到问题的本质与核心。每个企业的内部要素和构成是不一样的,即便外在模仿得再像,也不过是东施效颦,难成气候。就像武功秘籍一样,书上写的不过是套路和招式,如果不能练就内功心法,只能是花拳绣腿,并不能有什么修为,如果强行练习只会走火入魔。

  其二,成功难以复制。

  每个企业成功的背后都是诸多因素的综合结果,并非一招一式所能练就的。就算了解了其成功的原因,也难以有人能在短时间内匹配全面对应的配置,所以复制的可能性甚微。后来者无法复制和仿效的。

  「跳出思维圈」

  如今,陶瓷行业遭遇了寒冬,陶企想要从中走出来迎接鸟语花香的春天,最重要的是要走出圈子,拥抱大环境的变化,给自己赋能,打造核心竞争力。

  首先要走出圈子的是企业的思维。

  抱团取暖这句口号喊了多年,偶尔也有人搭台唱戏,但看客寥寥。

不少陶企和大家居品牌联手,但势单力薄难以抗衡低迷的行业大环境。而且跨行业带来的更多是未知,双方互不了解,甚至互不信任,很难达成最佳的合作。初见成效必定是建立在长久磨合后的深度了解的基础上,而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

  跨步不能太大,抱团还是得在知根知底的圈内开始。抱团不能止于表面,必须要有实质性的行动。企业需要敞开心扉,打开大门,让同行走进来,也让自己走出去,互换经验得失,共谋应对之策。

  然后要走出圈子的是企业的员工。

  陶瓷仍是相对传统的行业,制造、营销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企业的大多员工都是半路出家,科班出身的高级人才相对较少。大多管理人员都是基层提拔上来的,不具备胜任岗位的能力,所以他们在制定部门或企业的规划之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的。

  先天不足后天弥补,每个岗位的人员都应该不断学习提升自己,以达到岗位要求或者超出要求的能力,这样才能确保企业发展每个环节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需要加强行业和跨行业的交流学习,把每个企业的不同讲出来,启发思维,供大家参考学习;同时把相同的问题提出来,集思广益,一同探讨解决方案。

  这个前提是企业思维转变之后,每个部门和岗位的负责人会有意识的去引导大家才行。行业协会作为每个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也应该多牵头做一些企业互动的活动,更快地帮助各企业放下成见,共话未来。

  「终端同样需要跳出圈层」

  笔者有个习惯,每出差到一个城市,都喜欢去终端门店转转,参观展厅、了解销售情况和经营状况等。可作为同行,本不想去欺骗门店的导购的,但以真实身份亮相又难以来去自由地在各大门店穿梭,无奈只好编个谎言来掩饰自己。

  因为如果你不是顾客的话,导购们是不愿意和你交流的,更不会透露什么真实有效的信息了,大多模糊应答,敷衍了事。要是遇上不太友好的店员,且不说无可奉告等等,直接是不允许参观,扫地出门。很多人就算是左邻右里和对门的员工,也是老死不相往来,更不用说距离更远的门店了。

  首先,要请进来,充实圈内的密度。

  别人看一眼就能学会的东西是没有技术含量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门店存在的许多问题往往内部人员不太清楚或不以为意。旁观者清,但隔行如隔山,这些专业问题外行人难以定断的。而对同行业而言,一眼识破,易如反掌。

  不仅不怕同行上门参观,而且还要大方地主动邀请他们。在对方参观展厅过程中,相互交流,咨询一些先进做法;结束后,可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地改善门店。同时,这也为化敌为友、建立友好盟约打下了基础。

  其次,要走出去,扩大圈子的范围。

  多去同行门店参观交流,并扩大圈子到大家居行业乃至跨行业。参观不是为了抄袭,而是开阔眼界,启发思维,以更好地调整自己的门店。同行之间还可就同一问题交换意见,亦可就发展等深度话题进行探讨。

  扩大到家居圈子,能获得更多品牌的操作经验,了解更多的运作模式和业务开展方式等。跨行交流带来的是更为丰富的视界,为组合创新带来了新元素,对门店日后发展和运营的规划帮助非常大。

  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这个过程中,一定有部分人不会开诚布公,得不到预想的结果,但此举至少可以获得一个通行证,方便日后其他门店的自由进出,那参观便不在话下了。幸运的话,兴许还能结交些良师益友,或成为深度合作伙伴,岂不美哉。

  终端的各门店其实是竞合的关系,有竞争也应该有合作,这才是最佳状态。门店生意要做大做强,必须要有良好的商脉,也就是要处理好与同行的关系,台面上是公平竞争,私下是同谋发展,这样才有可能在行业寒冬抱团取暖,共度难关。

  「“三会”提升」

  如何才能更好地做好跨圈层的发展,这是需要行业人共同思考的问题。在此,笔者愚见,分享提升“三会”观点。

  1)企业问题研究探讨会。

  通过这个会议,让不同的企业罗列出自身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困惑,再由大家一起来剖析和研究,找出较好的应对之策,或通过大家的探讨、个人观点的发表,从中受到启发,找到更适合的解决方案。

  每次会议只需要找一两家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即可,这个代表性指的是问题和困惑是很多企业的共性,而非企业规模、实力和模式的代表性。参与研究和探讨的人员则需要有四五家企业的各层面的高管,因为他们是每个企业的文化的组成,也是企业发展规划的制定者和参与者,他们非常熟知企业运作的每个环节,对问题有自己的真知灼见。此外,现场可以邀请更多的企业人员旁听,他们不参与探讨,只是了解会议内容,扩展见闻,开阔思维。

  2)跨行游学会。

  游学会听起来名为学习,实际是游玩,这不过是大家的误解,或者说是组织者的失职。当然也确实有许多人借游学之名外出游玩的,这个目的不一样不值一提。游学是形式比课堂更为灵活多变,舒适度更高而已。

  所谓跨行游学,就是一定要走出自身所处行业,到其他发展得较好的行业去学习。因为行业里的不同企业,说到底还是大同小异,只有走出去,去到更大的圈子,才能获得更多的内容。

  所以,可以选择比陶瓷行业更为成熟的家电、日用品等行业去学习,还可以去一些金融、互联网公司学习,甚至是网红公司等。重要的是游学之前需要花时间去沟通好目的和要求,细化每个环节的内容,确保大家去了之后能够达成既定目标,而不是简单的参观。

  3)现象研究分享会。

  如今知识付费时代,商业大师络绎不绝。有许多人在总结和分析不同行业的发展现象,这些人有媒体大咖、学术大咖,也有企业总裁和创始人。他们非常清楚一个现象出现的前因后果,甚至是自己一手策划的。所以请这类人到圈子里来分享,能大大提升大家的思想境界,带来更为发散的思维,启发性较高。

  因为是行业内的分享,所以分享人会更加注重适用性,其分享内容的重点会更加贴近行业的需求和特征,启发性和借鉴性比较好。这种分享会适合企业的各部门人员学习。

  以上“三会”需要有人牵线搭桥,方能促成,靠一两个企业的努力是不成气候的,或说是难以成功的。而协会和媒体等第三方机构是有非常好的优势,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进行沟通协商以及组织。

  跳出圈层,拯救自己,繁荣行业。

美家网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推荐本文:
今日热点
更多>>
精彩专题 / Wonderful topic
更多>>
中国(佛山)陶瓷工业年会暨陶瓷行业荣耀榜
第八届中国(佛山)陶瓷工业发展年会视频
广东陶瓷工业执照大奖
  • 第七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总评榜投票专题

    第七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总评榜投票专题

  • 专题:第六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十强企业授牌仪式

    专题:第六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十强企业授牌仪式

  • 专题:2017第二届佛山陶瓷十强企业特别专题

    专题:2017第二届佛山陶瓷十强企业特别专题

  • 专题:中国陶瓷趋势论坛暨中国陶瓷十强企业总评榜

    专题:中国陶瓷趋势论坛暨中国陶瓷十强企业总评榜

行业焦点 / Industry focus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