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陶商传媒收到终端经销商关于瓷砖质量问题的爆料电话、留言达到了数十起,其中以坯体平整度和瓷砖釉面问题居多;在被爆料的企业中,又以中、小型陶瓷厂为主。但行业内曾被誉为区域标杆的陶瓷企业,也被多位经销商吐槽称价格贵、质量差,而且还有销售员佐证他们所爆料的问题。
企业经营走向失败有很多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但是其中一条无疑是企业走向没落的直接导火索,那就是对产品质量红线的逾越。瓷砖质量问题的发酵可能不如三聚氰胺、瘦肉精、假疫苗等等来的那么猛烈,但是陶瓷企业在行业内的口碑、信誉就在经销商的一次次失望中化为乌有。
一家优秀陶瓷企业的崛起至少需要数年乃至10年以上的时间,因为单纯的广告轰炸并不能让一个陶瓷品牌一炮而红。而现在一家优秀陶瓷企业走向衰落却只需要1、2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因为我们的陶瓷圈子其实很小、传播的途径很多,坏消息总是传播得很快。
和很多行业相似的是,急功近利在陶瓷行业表现的同样普遍。对于很多陶瓷厂老板来说,赚钱总是放在第一位的,而且是想赚快钱。如果将时间调回到几年之前,一条先进的陶瓷生产线就近似一部“印钞机”,高利润、高销量是一种常态。但是,现在的陶瓷生产线无论多先进、产能有多大(少数大品牌企业生产线除外),既要追求利润值又要兼顾规模效益肯定是不行了。
当然,在商言商,陶瓷厂追求利润最大化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以牺牲质量为代价达到短期利益最大化,肯定是饮鸩止渴。如果打算在陶瓷行业继续经营下去,企业的基本信誉还是不能丢的,产品质量的红线不能跨过去。
就现在的陶瓷行业而言,陶瓷厂的利润趋薄是毫无疑问的,而且很有可能利润进一步降低。不过,和其他很多传统制造行业的厂家相比,大部分陶瓷厂的利润率依然要高一些。当下,很多陶瓷厂首先要考虑的是产销相对平衡,让生产线正常转起来,然后才是利润问题。
打个比方,同样一片800×800(mm)的全抛釉瓷砖,以前出厂价16元/片可以赚3元钱,现在出厂价降到15/片还是想赚3元钱。怎么实现?唯一的办法就是降质量、省成本,而这就是开启一个恶性循环。
华为总裁任正非曾讲道, “五千年来最省钱的是谁,是农民,但直到今天农民也没有富。你看我们这三十年来干了啥事,就是不停地花钱,构建起了这个共同的平台,这不是随便就能拷贝的。”任正非说,“谁能打败华为?只有我们自己,如果搞个低质量,一下子就让我们栽了。”
虽然,大部分陶瓷厂不可能像华为一样都把产品不断往高端方向做,但是基本的质量关还是要把住,至少瓷砖要贴的平、尺寸能够对的上,等等。
如果陶瓷厂的失败原因是因为决策经营失误,那么这样的失败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是因为丧失基本的信誉底线,即使曾经有过辉煌也很难获得大家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