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国内陶业江湖里,出现了一种“城外的挤破头想进来,城里的想跨界走出去”的现象。陶瓷企业们不断横向延伸产业链,摆脱以往只靠单一陶瓷产品盈利的局面;而石材、钢铁、地产等各行业企业欲跨界进入陶瓷行业;很显然,传统建筑陶瓷的天花板被岩板打破了。
2020,国内岩板生产线的扩张速度简直令人瞠目结舌。据行业媒体不完全统计,截止10月,我国正在运营的岩板生产线达88条左右;预计到今年年底运行的岩板生产线大约在100条左右。
正因为陶企趋之若莺纷纷上马岩板生产线, 2020年还没过完,岩板就已陷入价格战的泥潭;在发展初期,岩板就快速形成了价格战;这某种程度上说明其替代别的材料的优势进一步凸显出。可涉及如手机面板、冰箱、游轮上、装饰应用岩板化以及建筑装备……岩板未来应用场景还有很多。目前,正如我们看到的都是陶瓷材料对其他材料的替代,基本上没有材料可以替代陶瓷,究其本质,陶瓷物理化学性能更具独特优势,无机非金属材料,无害无残毒零甲醛,若岩板与功能性技术的结合,如发热、抗菌等功能;加上喷墨技术的迭代带来的更多各种表面效果的变化,比其他材料更具有竞争力。
陶瓷有颜值、有品质、有文化、有故事……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岩板目前正拓宽传统陶业江湖渠道,但我们需明确一点,无论渠道拓宽到哪个领域,做岩板产品一定要跟消费者走得更近。
回顾2019,从新增的生产线到各种原因停窑情况(包括限产停产、倒闭、环保、量价齐跌、产销不平衡等)的整体感觉。2015-2017年我国瓷砖产量在100亿平方米数量级;2018到 2019年瓷砖产量跌破100亿平方米且呈下降态势。业内人士就预测,因此,中国瓷砖产量的走势应该是连续三年10%上下的下降幅度,大约在70亿平方米这个数量级进入徘徊期,下滑速度减缓,相当一段时期中国瓷砖产量稳定在60-70亿平方米。
首先,毫无疑问行业大浪潮下逐年会有更多低附加值的陶企倒闭,其仍存在部分企业生产线在开开停停中偃旗息鼓,更多的企业员工直面下岗危机。瓷砖产业规模减小、品牌集中度会不断强化,行业以及品牌的门槛将越来越高。实力陶企规模化扩大,从而加快那些管理不善及装备陈旧的生产线出清步伐。
从全国各地陶瓷产区来看,全国瓷砖产业一路飙升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还了。但在瓷砖产业规模变小,陶瓷砖产量的萎缩的背景下,一定程度上带来了质的飞跃。陶瓷行业从没有像今天一样渴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囊括互联网信息、智能、电器、研发、科技、设计、建筑、营销、管理等多方面的人才以及大破大立中重塑陶瓷产业链;努力搭建一系列更高层次的创新平台。
当然,行业再怎么退潮,中国都将是全球最大的瓷砖生产与消费国。尽管传统的陶瓷砖创新已遭遇天花板,但岩板可挖掘的大市场就是陶企发展的天花板,机遇源于时间窗口,每过一个阶段,社会要素都会发生变化,在变化的过程中,找到重新切入存量市场的最大机会;这仍为无数企业、品牌、陶瓷人提供成长的机会和空间。
日前,据业内发布的中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2020年工作报告,相对应并提出2021年工作计划。其中,最引起我注意的是,对于“十四五”期间行业发展市场需求作出的预测:到2025年,全国卫生陶瓷产量达2.6亿件,其中国内市场需求约1.6亿件,出口约1亿件;水嘴(水龙头)类产量约16亿套;智能坐便器量2000万套,其中出口500万套;整体卫生间产量200万套;建筑陶瓷(岩板)产量达100亿平方米,国内市场需求90亿平方米,国际市场约10亿平方米。
然而,业内人士围绕建筑陶瓷在“十四五”期间能否重回百亿平方米产量这一见解是各抒已见。不过我们现在先不用纠结这个数字。岩板发展还处于初期,需要解决的问题也纷繁复杂。目前不少陶企还是用卖砖的思维做岩板,都是板材化销售,不管加工配套,几乎不考虑品牌;实际上等同于浪费了这个机会。
岩板的确推动陶企发生革新性变化,革新的除了在产品基础上深化、促进、发展以外,更是新的应用场景和渠道。另一方面,岩板品牌的建设比瓷砖更需要,反观业内某些有钱有势有技术的陶业,仍旧做不大?直白点就是“品牌”不为消费者所熟知,说到底是品牌建设不能持之以恒,企业对品牌建设的重视度不够,某些陶企品牌投入都不足其销售额的2%。
表面上像似资金缺乏的问题、人才专业度不够的问题,其实,经过多年品牌建设的实践,归根到底最根本的原因,都不是上述的原因,而是这些企业对品牌的概念是否坚固的问题。
岩板到底能否为急遽退潮的陶瓷业力挽狂澜?关键在于陶企能否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将加工、整合、渠道商三者之间的立体的模式真正做好。从建立产品品牌,到服务的品牌,到整个系统综合竞争能力型的品牌;岩板的品牌之路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是推动产业迭代,加快促进产业向生态化、智能化、高端化、国际化、融合化、高质量方向发展。
如今,更多地陶瓷企业由单纯依靠价格竞争转向更多地依靠质量、品牌和服务等非价格竞争,从单纯凭借传统优势转向依靠创新和自主创新参与市场竞争,着力突破能够有效提升核心竞争力和价值链层级的研发设计、营销模式、品牌培育、供应链管理等制约;从过去的单打独斗同业竞争转向跨界融合;让陶瓷产品应用空间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