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艺术的尽头是生活,生活的尽头里究竟有什么?
熙熙攘攘,忙忙碌碌间,
少年、青年、逐渐步入的中年,
见得愈多各种想法便愈多,
删删减减,
无外乎让自己活得更有价值。
我们将镜头聚焦当代室内设计师,他们被称为生活的艺术规划者,作为艺术与生活的链接,他们所倡导的是什么样的理念?设计之外,他们拥有怎样的人生,造就了他们空间圆梦者的角色。
这次我们邀请到了知名建筑室内设计师张建,他是中国首位提出“东方营造”设计手法的设计师,在他所设计的别墅、民宿、高端会所里,都可以感受到,他的设计根植于东方传统文化,融入东方生活态度、东方创作哲学和真诚设计初衷。
张建倡导用东方人自己的设计语言探索地域文脉的当代表达。
他融入了“东方营造”设计手法的作品斩获了意大利A DESIGN AWARD、美国MUSE设计奖金奖、上海国际设计周匠心中国设计奖、艾特奖全球最佳住宅建筑、澳门国际设计周最佳居住空间奖等诸多国内外荣誉。
在他心里,人要活得有价值,设计,就是他价值的表达。
张建
围炉空间设计创始人
中国杰出中青年室内建筑师
山东建筑大学客座教授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理事
山东省驻建厅装饰设计专业委员会理事
上海国际设计周艺术指导
上海国际设计周省际专家评审
上海国际设计周联合策展人
我们谈了很多,摇滚、设计、生活、爱好、理想,他向我们细细描摹他的“东方营造”,他赤诚地展示出他生活态度,设计之外,他聊起他一段特殊的时光——他与摇滚的情缘。兜兜转转数十年,他仍如当初的少年。
他 不是一个传统的建筑室内设计师
张建,他不是一个传统的建筑室内设计师,至少不是模式化雕刻出来的。
他忆起少年时期读到的丰子恺写的关于他的恩师李叔同,对于那种活到淋漓的人生,几十年过去,心中震动仍不减半分。
作为成长在改革开放时期的张建,骨子里有带着的是打破常规、探索、表达、自由的热血,在张建看来人生由完全不同的几个阶段去组成,人活得才值得。
年少时的记忆会印刻在骨子里,张建玩过摇滚、进过设计院、做过外企经理、后面成立自己的设计公司,在接下来的时光致力于探索“东方营造”的奥秘。
短短数十字勾勒出的人生,隐隐之中契合张建年少时的梦,品味不一样的人生,寻得活着的价值。
跨界 让他的表达更有力量
1995年,他从山东建工学院建筑系事建筑设计及管理专业毕业后,在从在真正做设计之前,张建是一名摇滚歌手。在那个人人想要表现欲望、展现力量的时期,内向的张建好像找到了一个表达的出口,融进了摇滚乐的浪潮中。
他与几个朋友组建了一支“Black Ice·黑冰”摇滚乐队,在其中担任主唱,出过单曲、开过演唱会,对于张建来说那一段热血激荡的青春,让他学会了表达的力量。
张建和乐队朋友——致敬激情岁月
国外一网站关于“Black Ice·黑冰”乐队的信息
兜兜转转间,张建又与设计邂逅,重新回到设计院,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夜以继日地手绘建筑效果图。那段岁月虽然困,但让他对建筑有了全面的认知。
张建与设计院同事
由于建筑设计是一个很系统的工程,张建逐渐感觉自己的主观创造力并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因此,后面陆续辗转尝试,那是一段迷茫的时期,中间他在外企做了5年的管理,2005年,回到济南出任东易日盛济南公司设计总监。
神秘 的东方力量让他重回设计的轨道
大概是35岁之后,张建的人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这个转变来源于他对东方传统文化的真正了解,之后张建的人生态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其中对他影响最深的是儒家的学术,所谓的折中、中庸,修身、齐家、平天下,在张建看来其实儒家并不是简单的言行的制度,重要的是解答了如何度过有价值的人生,它给了人们一套完整的价值体系和心灵的解决方案。
在理想与现实的缝中,在一个个建筑和空间里,张建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他探索出一种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系统地去认识世界去重构空间的方法,于是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公司——围炉设计。
从35岁开始,张建开始真正去做属于自己的设计,如同少年时期所看的李叔同的人生一样,张建在不同人生历程中品味不同的味道,然后将这些对于生活对于艺术的理解融入到一个个空间之中。
他 还是曾经那个少年
对于设计,张建自有他的执念,比如说时髦的家居单品,他是绝对不会用的;别人用过的艺术品装置,他也绝对不会用的,张建也曾反思,但仍在坚持。
张建用设计打开了向外界表达的一个出口,用什么形式变得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表达。
少年时做摇滚的张建逐渐与眼前这位温润谦逊的张建重合,他一如往昔,还是曾经那个少年。所用来表达的东西或许不同,之前用的是摇滚,用声音去呐喊、用歌词去表达、去弹唱出内心的想法,现在的他是用每一个设计是要表达他内心真实的想法。
他 用设计还原空间最本源的慰藉
谈及围炉设计,张建说公司英文为Warm,营造温暖空间。他试图用一种找寻原始的、本源的方式去塑造空间。
过去的人都是寻找洞穴等自然物作为空间的原型,然后点燃篝火,围坐一团,一方面提供温暖,一方面抵御野兽之类,这其实是空间给人类最原始的感受。
张建并不刻意去做一些乡土化的或者是地域化很明显的雕琢,他希望用当代化的设计表达,让人们感受到空间最本源的慰藉。
因此,在近些年,张建会在山里或者海边一些地形比较特殊的地方建一些私宅别墅和民宿等的文化创意型的空间。
《再造乌有园》
对于设计张建有自己的小爱好,多年来一直坚持用有温度的手绘图表达自己的设计想法,一笔一笔勾勒出梦想里的空间。
他 尝试探索出东方设计的表达
建筑学出生的张建,在年轻的时候是一个完全的现代主义者,那时候他坚定的认为去设计建筑也好,去营造某项事物也好,就应该按照理性主义现代主义方式去做。随着年龄增长,张建对设计的理解有了重新的认识。
正如路易斯康所说:找到每个事物的区别,实际上是每个人类一种敏感的、与世界相处的、不是那么理性的一种方式,但是人类很重要的一种精神需求。
在经历了不同的人生际遇后,张建把理性与感性两者结合,把东方人文、情感、艺术作为一种营造方式,融入到现代主义创作方法里,而不是作为点缀。这是张建创作方式大的重要转变,也是往后的其基本设计思路。
区别于纯室内设计出身的设计师,张建的特殊经历让他接触到了更多元的东西,这些感悟为他的设计带来了一些有质感与韵味的东西。
属于东方设计的语言“东方营造”
聊起张建所倡导的“东方营造”,他细细描摹起《湖心亭看雪》里的带着炉火与茶前往湖心亭看雪场景,以阐释出东方文化那种刻意模糊艺术和生活界限的境界。他说他想在现在的设计中融入一些东方微妙、细腻、温润的特质,将它和现代主义结合起来,创造出属于东方人自己的设计表达。
在张建的作品《隐庐》里除了基础的功能性、建筑与自然的关系这些基本的要素之外,张建实际上是尝试着用一种东方式的营造去做某些空间。
所谓的东方营造,是一种融入东方生活态度、东方创作哲学和真诚设计初衷的营造方式,是属于我们东方的设计表达。
文震亨在《长物志》记了一句话:在谷雨前后,他会让仆人去煮一些很稀的米汤,然后把米筛出来,剩下米粥,第二天清晨会把它刷在门前的石头上或者台边上,很快苔藓就很茂盛的长出来了,整个庭院的氛围将会很符合文人的审美和情景。
这实际上是一种很特殊的东方敏感式的营造方式。在《隐庐》里的一些空间张建也用了这种营造方式。里面有一个带泡池的茶室,这个泡池它的两面是有一扇大的落地玻璃,这个落地玻璃可以完全用液压撑成90度。
天气好的时候,泡着温泉,落叶飘飞,花香与雾气交融;冬天户内点燃真火壁炉,煮一壶茶,茶水在滋滋沸腾,手捧一杯热茶,看窗外皑皑白雪,品味这种跟严酷的自然环境之间戏剧性的对比。
另外,整个空间是用泰山山脉最原始的石头建造而成,营造出来一种原始的安全感。
在隐庐里我们可以看到,张建正在用东方营造的方式和当代化的设计表达,去探索空间给人们带来的最本源的感受。
对于东方设计他有太多要说的......
张建作为见证与参与中国室内设计发展起来的一代,当我们和他聊起中国设计的国际化和中国年轻一代设计师的成长,张建显得十分谦逊,自言谈不上成功,只是有一些自己的特点。
当代年轻设计师要学会审美、懂得修养境界,高级别的审美和修养是张建所推崇的。
另一方面,张建鼓励年轻的设计师一定不要浪费这么好的东方传统文化资源,这些东西是两三千年祖先积累的经验,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集体智慧是个人智慧完全无法超越的。因为累积的时空完全不一样,所以一定要在吸取集体智慧的基础上去发挥个性。
最后,张建提到无论是在偏远的山村还是大城市,既然在那里生活,就要真正热爱,融入当地的生活,了解当地人对生活的看法、对文化的看法、跟自然的关系,去深入的了解,作品中去深刻的体现,自然能感染到别人。
因为这是当地人的集体智慧,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几千年,他们有自己的一套体系,深入地尊重融入他们,用心生活,真诚设计。
2021,以人为基点,引领设计价值,上海国际设计周组委会正式聘请围炉空间设计创始人张建先生为“上海国际设计周艺术指导”“上海国际设计周省际专家评审”“上海国际设计周联合策展人”,带领我们一起探索东方设计的神秘与奥秘。
感谢以下合作媒体的宣发支持,评论区回链不分先后
2021上海国际设计周
魔都上海·设计之夜
12月11日-14日
上海展览中心
Waiting for you